1.1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定义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,是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、住建部、工信部联合推行的分级认证制度,属于 “中国绿色产品认证” 中的活动二(绿色建材专项)。该认证通过对建材全生命周期的评估,考量其环保性能、资源利用效率及健康安全属性,旨在有力推动建筑行业的低碳转型,促进建筑产业向绿色、可持续方向发展。 1.2 前世今生:从评价到认证的转变 原 “绿色建材评价” 在行业发展进程中不断升级,自 2021 年 5 月 1 日起,全面转变为认证制度。自此,评价机构停止受理相关申请,认证资质机构开始主导绿色建材的评定工作,这一转变标志着绿色建材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化、标准化。 1.3 政策依据 1.《政府采购领域三年行动方案(2024 - 2026 年)》(**〔2024〕33 号):明确了政府采购领域在绿色建材方面的行动方向与目标,为后续政策的细化与实施提供了纲领性指导。 2.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文件: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,全国 101 个市(区)的政府采购项目,特别是医院、学校等重点领域,强制要求使用绿色建材,且规定了相应的占比要求。不仅如此,试点城市的范围进一步扩展至旧城改造、保障房等领域,大大拓宽了绿色建材的应用场景。 2.1 企业四大核心收益 维度 | 具体收益 | 政策合规 | 满足政府工程强制采购要求,例如 2025 年试点城市项目中绿色建材占比需≥40%,帮助企业顺利参与政府相关项目投标。 | 市场拓展 | 进入财政部 “绿色建材馆” 数据库以及绿色建材下乡目录,为企业打开对接政府采购及一带一路项目的大门,拓宽市场渠道,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覆盖面。 | 财政支持 | 部分地区给予企业税收减免、技改补贴等优惠政策,最高补贴可达 50 万元,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,提高企业资金周转与技术创新能力。 | 竞争优势 | 在招投标过程中,成为重要加分项,部分地区可加 3 - 5 分,提升企业中标概率。同时,品牌溢价可提升 20% - 30%,增强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。 |
2.2 国家战略绑定 1.双碳目标:依据工信部 2024 年数据,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有力推动建材行业年减排二氧化碳超 1.5 亿吨,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关键力量,促进建材行业在生产、运输、使用等环节的节能减排。 2.建筑工业化:国家强制推广装配式建筑、智能建造,要求认证产品匹配 BIM 技术应用。这促使企业提升技术水平,推动建筑行业向工业化、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,提升建筑行业整体生产效率与质量。 3.1 两大认证活动体系 类别 | 覆盖产品 | 应用场景 | 活动一(通用建材) | 人造板、涂料、建筑玻璃等 8 类产品 | 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、工业项目,满足各类建筑基本的建材需求。 | 活动二(专项建材) | 6 大类 51 小类,如预制构件、光伏组件、隔振设备等,细化至生产场地分级管理 | 主要应用于政府工程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,对建材的性能、环保等要求更为严格,以满足高标准建筑项目需求。 |
3.2 重点领域示例 1.围护结构类:对预制构件的磷石膏利用率提出要求,需≥30%,提高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,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依赖,降低生产成本与环境压力。 2.新能源类:以光伏组件为例,三星级门槛要求光电转化效率≥21%,推动新能源建材的技术升级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促进太阳能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。 3.健康安全类:装饰板材的甲醛释放量需≤0.03mg/m³,保障室内空气质量,为用户提供健康、安全的居住与工作环境。 4.1 五步标准化流程

1.认证申请:企业向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,明确所申请的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等级,并提供相关材料,如申请书、营业执照、委托关系证明、产品工艺流程图、生产厂组织机构图、型式检验报告、工厂保证能力相关管理文件、关键原材料备案清单及其他证明文件。 2.初始工程检查:认证机构收到申请后,进行初始工厂检查,包括资料技术评审和现场检查。对生产厂的组织机构、工艺流程、生产设备、原材料来源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。 3.产品抽样检测:认证机构对建材产品进行抽样,并委托符合规定的检测机构进行一系列的物理、化学和环境性能测试。检测产品性能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,同时检测产品中的有害物质(如甲醛、VOC 等)是否达标。 4.结果评审与发证:基于评估、测试和审查的结果,认证机构对建材产品进行综合评价。对于符合要求的建材产品,认证机构将颁发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。 5.获证后监督:认证并非一劳永逸,获证后企业仍需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。包括定期或不定期的工厂复查和产品抽检,以确保产品持续符合认证标准。 4.2 关键节点管控 1.周期:认证全程时间≤90 天,其中包含现场审核与实验室检测时间,确保认证高效进行,减少企业等待时间。 2.费用: 1.咨询费:根据企业规模不同,费用在 1 万 - 3 万元不等,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认证咨询服务,帮助企业了解认证流程与要求。 2.认证费:2 万 - 8 万元 / 单元,包含检测费,依据产品类型、检测项目等因素确定具体费用。 3.差旅费:按实际发生结算,确保费用透明、合理。 3.证书管理:认证证书有效期为 5 年,每年至少进行 1 次监督审核。若企业逾期未续期,则需重新进行认证,促使企业持续保持产品的绿**能。 5.1 刚性政策扩容 1.强制采购范围:自 2025 年起,医院、学校等 7 类政府项目必须采用认证建材,进一步扩大了绿色建材的市场需求,推动绿色建材行业发展。 2.星级导向:随着超低能耗建筑等绿色建筑标准的提高,对三星级产品的需求激增。例如,超低能耗建筑要求使用≥70% 三星级材料,促使企业提升产品星级,向高端化发展。 5.2 企业应对策略 1.技术升级:企业应优先布局固废利用技术,如钢渣、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等,既符合环保要求,又能降低原材料成本,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。 2.渠道绑定:积极入驻 “绿色建材馆” 平台,对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,借助政府平台资源,拓宽销售渠道,提升企业产品销量与市场份额。 3.国际对标:同步申请欧盟 CE、美国 ULECOLOGO 等国际认证,打通海外市场,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,拓展国际业务。 5.3 立即行动提示 1.登录 “全国绿色建材认证信息平台”:查询授权机构名单(截至 2025 年 2 月,全国共 67 家),选择正规、有资质的认证机构,确保认证的有效性与权威性。 2.参考《绿色建材评价标准》(CECS 2025 版):预审企业产品星级达标率,提前了解企业产品与标准的差距,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与提升。 ■ END 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