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一 工厂检查类别 CCC 认证工厂审查主要包括三类: 1.初始工厂检查(首次认证时的审查) 2.监督检查(获证后的定期审查) 3.特别监督检查(飞行检查,无提前通知的突击审查) 二 审查核心内容 审查围绕两大核心展开: 1.工厂质量保证能力(10 要素) 2.产品一致性(认证产品需满足) ◦标识:与型式试验检测报告标明的一致 ◦结构:与型式试验检测时的样品一致 ◦零部件及材料:与型式试验时申报并经 CAQC 确认的一致 三 基础资格要求 1.经营范围确认:工厂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需包含认证产品(如电热元件产品)。 2.体系覆盖性:质量体系文件及证书需覆盖认证产品范围。 四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(10 要素)准备要求 1. 职责和资源•岗位职责:识别与质量活动相关的岗位(如质量负责人、采购人员、检验人员等),需提供《岗位说明书》;质量负责人需有任命书,明确职责权限,并有胜任工作的证明资料。 •资源保障: ◦建立生产设备清单、检测设备清单(检测设备需覆盖常规出厂检验项目); ◦提供人员能力评价结果、培训计划及实施记录。 2. 文件和记录•必备文件: a.质量计划(含设计目的、工艺、检验要求、获证后变更管理等); b.12 项核心程序文件(如《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》《产品变更控制程序》《供应商选择评定程序》等); c.技术性文件(工艺作业指导书、检验标准、仪器操作规程等)。 •必备记录: 包括供应商管理记录、关键元器件检验记录、例行 / 确认检验记录、设备校准记录等 11 类(详见下表); 记录保存期限:不小于两次检查间隔(至少 24 个月)。 3. 采购和进货检验•供应商控制: ◦明确关键元器件(依据《认证实施规则》),建立 BOM 表、关键原材料清单、合格供应商名册; ◦制定供应商选择 / 评定准则(如产品质量、交付能力、质量保证能力等),评定方式包括样品检测、现场审核等; ◦实施供应商日常管理(定期重新评价、变更处理、不合格处置等),并保存相关记录(合格供应商名录、业绩记录等)。 •关键元器件检验: ◦制定检验文件并保留实施记录; ◦按程序执行定期确认检验(可由供应商、工厂或第三方实验室完成,供应商有效 CCC 证书可作为证明),保存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。 4.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•识别并标识关键生产工序,提供工艺作业指导书,确保人员经培训考核上岗,过程受控; •对特殊过程(如涉及温度、电流等参数控制的过程),需记录参数检测结果及偏离时的处理措施; •建立《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》(含日常 / 定期维护),保留实施记录; •确保生产过程一致性,加强工序检验(明确检验项目、方法、放行准则),保留记录。 5.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•需建立专门程序,明确检验项目、方法、频次等: ◦例行检验:生产最终阶段 100% 检验(非破坏性试验),目的是剔除偶然性不合格品,可采用等效方法; ◦确认检验:抽样检验(按标准方法),目的是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,频次不低于《实施规则》要求,可委托第三方实施。 •保留完整检验记录。 6. 检验试验仪器设备•制定校准计划,保留校准记录;自校设备需明确校准方法、周期、验收准则及标识; •提供检测设备操作规程; •对例行 / 确认检验设备实施 “运行检查”(样件点检),记录检查结果;若设备功能失效,需立即停用、调整,必要时追回已检产品并重新检测,保留处置记录。 7. 不合格品控制•建立《不合格品控制程序》,覆盖采购、生产、储存等全环节; •对不合格品实施标识、隔离、评审、处置(如返工、报废),保留记录; •对返工 / 返修产品需重新检测并记录,定期统计分析不合格趋势,制定纠正 / 预防措施。 8. 内部质量审核•建立《内部审核控制程序》,确保质量体系有效性及产品一致性; •内审需覆盖 10 要素,输入顾客投诉信息; •保留内审记录(年度计划、实施计划、不符合项及纠正措施、验证记录、内审报告等)。 9.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•建立《产品变更控制程序》,明确关键原材料、结构等变更的管理; •变更前需经质量负责人批准,若影响一致性,需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批准后方可执行; •保留变更申请资料及认证机构批准文件,未经批准的变更产品不得加贴认证标志。 10. 包装、搬运和储存•包装:明确包装材料、方法、过程及标识要求; •搬运:规定方法和工具,培训搬运人员; •储存:确保环境符合产品特性要求; •覆盖从采购到交付的全过程。 五 关键记录清单(部分核心)
通过以上内容的系统准备,可确保工厂满足 CCC 认证审查要求,降低不符合项风险。 |
|埃索知-关注企业ISO资质体系发展|手机版|埃索知
( 粤ICP备2024355346号 )
GMT+8, 2025-11-26 19:50 , Processed in 0.089355 second(s), 24 queries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