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快捷导航

ISO 14001_2026 标准换版及企业应对策略

2025-9-12 11:08| 发布者: lehuo| 查看: 85| 评论: 18

摘要: 2025 年,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正式发布 ISO 14001:2026 国际标准草案(DIS),标志着环境管理体系进入 “气候变化强制管控” 新时代。相较于 2015 版,新版标准在延续核心框架的基础上,聚焦气候风险、全链条管理 ...
 

2025 年,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正式发布 ISO 14001:2026 国际标准草案(DIS),标志着环境管理体系进入 “气候变化强制管控” 新时代。相较于 2015 版,新版标准在延续核心框架的基础上,聚焦气候风险、全链条管理与体系实用性,对企业环境管理提出更精准、更具操作性的要求。同时,结合 ISO 9001:2026 转版动态中与环境管理相关的协同调整,企业需同步理解跨体系关联要求,提前布局应对。

一、标准换版核心日程:时间紧、过渡期缩短,新申请企业需优先适配

新版 ISO 14001:2026 的发布与实施节奏明确,企业需把握关键节点,避免合规滞后:

1.当前阶段(2025 年):DIS 草案已发布,进入为期 12 周的全球投票表决期,企业可提前对照草案开展差距分析。

2.后续关键节点

2025 年 12 月:发布最终国际标准草案(FDIS),标准内容基本定型。

2026 年 1 月:ISO 14001:2026 正式生效。

2026 年 6 月:新申请认证的企业需完全按照新版标准执行,无缓冲期。

3.过渡期特殊安排:不同于常规 3 年过渡期,因本次修订为 “轻量级调整”(非全面换版),过渡期可能缩短至 18-24 个月,已获 2015 版认证的企业需在 2027 年 7 月前完成转版。

二、六大核心变化:聚焦气候、全链条与管理精细化,**企业应对难点

对比 2015 版,ISO 14001:2026 DIS 草案的变化集中在 6 大领域,且部分要求与 ISO 9001:2026 的 “气候变化关联调整” 形成协同,企业需重点关注跨条款联动:

 

变化领域

新版 DIS 草案核心要求

与 ISO 9001:2026 的协同点

企业应对难点

典型案例参考

气候变化整合(强制要求)

条款 4.1 明确要求 “强制评估气候变化对组织环境风险的影响”,无论企业规模或行业,均需论证气候相关性

ISO 9001:2026 第 4 章(组织环境)同步要求 “4.1 和 4.2 需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影响”,跨体系企业需统一开展气候风险评估

需建立科学的气候脆弱性分析模型,避免误判 “相关性”(如认为办公室企业无需评估)

某汽车部件厂在 DIS 试点审核中,因未评估海运原材料碳足迹,供应链运输环节被首次纳入环境因素边界,开立 “不符合项”

生命周期全链条管控

新增条款 6.1.2 注释,要求识别产品 / 服务从 “原材料采购 - 生产 - 销售 - 废弃” 全周期的环境影响

无直接协同,但 ISO 9001:2026 第 8 章(运行)强调 “轻量级调整需适配全流程”,可同步优化供应链数据采集逻辑

供应链数据分散,需改造现有数据采集系统,覆盖上游供应商至下游废弃环节

-

外包过程分级管控

条款 8.1 明确要求对外包活动(如物流、生产代工)实施 “分级管控”,而非统一管理

ISO 9001:2026 第 8 章(运行)提及 “条款布局调整需适配外包管控”,可协同制定外包责任清单

需重新修订供应商合同,新增环境责任条款(如外包方碳排放标准),明确分级标准

-

变更管理独立化

新增独立条款 6.3 “变更策划与管理”,要求对环境管理体系的任何变更(如流程调整、新业务拓展)开展影响评估

ISO 9001:2026 第 6 章(策划)要求 “风险与机遇重组为独立子条款”,可共用 “变更影响评估矩阵” 工具

需建立结构化的变更影响评估矩阵,避免变更引发新的环境风险(如工艺调整导致污染增加)

-

管理评审结构化

将原 9.2 条款拆分为 “输入(9.2)” 和 “输出(9.3)” 两个子条款,明确评审内容与结果落地要求

ISO 9001:2026 第 9 章(绩效评价)要求 “审核目标需体现新框架”,可同步调整管理层汇报模板

需调整现有管理层汇报模板,确保评审输入覆盖气候风险、外包管控等新内容,输出明确改进措施

-

相关方期望升级

条款 4.2 新增注释 “相关方可提出气候变化要求”,投资者、客户、监管方的环保诉求需纳入体系响应

ISO 9001:2026 第 5 章(领导作用)强调 “质量方针需体现外部环境要求”,可协同升级相关方响应机制

需建立投资者 / 客户环保诉求的专项响应流程,如定期提供气候风险报告、碳足迹数据

-

三、企业应对行动指南:分阶段落地,规避高频风险

(一)立即启动三项核心任务

1.全面差距扫描:对照 DIS 草案,重点排查 “气候风险评估”“外包分级管控”“生命周期数据采集” 三大薄弱环节,形成差距清单。

2.搭建数据基建:部署供应链环境数据平台(如碳足迹追踪系统),覆盖原材料采购、生产、运输、废弃全周期,确保数据可追溯。

3.组建跨部门团队:由质量部、采购部、CSR(企业社会责任)团队联合成立 “转版工作组”,明确外包管控责任分工,避免部门协同断层。

(二)分阶段实施路径(2025-2026 年)

 

时间节点

核心工作内容

2025 Q3

完成差距分析,开展全员培训(重点覆盖气候风险评估、新条款要求)

2025 Q4

修订环境管理体系文件(如新增变更管理流程、更新供应商合同),启动全链条数据采集

2026 Q1

开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,验证体系符合性,针对不符合项整改

2026 Q2

提交新版认证申请,完成第三方审核

(三)规避两大高频风险

1.风险 1:误判气候变化 “相关性”

对策:所有企业(包括服务业、办公室型企业)均需出具《气候相关性论证报告》,即使结论为 “低风险”,也需留存论证依据(如行业气候影响数据、企业运营环节分析)。

2.风险 2:外包管控 “一刀切”

对策:按 “环境风险等级” 对 leps 外包活动分级(如高风险:化工代工;低风险:行政外包),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管控要求(高风险需定期审计,低风险仅需合同约束)。

四、产业链影响与绿色机遇:从成本中心到价值引擎

新版标准不仅带来合规压力,更推动产业链重构,为企业创造差异化竞争力:

(一)认证市场变革:行业分化加剧

高环境风险行业:化工、纺织、冶金等行业的审核人日将增加 30%,认证费用上涨 15%-25%,倒逼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。

科技型企业:若自建数字化环境平台(如实时碳监控系统),可申请 “绿色通道”,认证周期压缩至 3 个月,显著降低时间成本。

(二)咨询服务升级:碳管理成核心增值点

咨询机构的服务重心从 “体系搭建” 转向 “碳数据管理”,如范围 3 排放测算(供应链碳排放)、气候风险建模、供应链环境审计等,成为企业转版的关键支撑。

(三)政策红利释放:双认证企业享补贴

部分省份已出台政策:对同时通过 ISO 14001(环境管理)和 SA8000(社会责任,含环境责任条款)认证的企业,给予 30% 的认证费用补贴,降低企业转版成本。

正如 DNV 认证总监所言:“未来两年,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将分化出两条赛道 —— 被动应付审核的成本中心,与主动创造价值的绿色引擎。” ISO 14001:2026 的落地,标志着气候变化从 “道德选择” 变为 “管理刚需”,企业唯有提前布局、主动整合,才能将环境管理转化为核心竞争力,在绿色转型中抢占先机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QQ|埃索知-关注企业ISO资质体系发展|手机版|埃索知 ( 粤ICP备2024355346号 )

GMT+8, 2025-11-26 19:49 , Processed in 0.109236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返回顶部